游客发表

地名趣谈:山东有7个带阳字的县,3个山之南,3个水之北

发帖时间:2024-06-18 20:08:13

古人发现,地名带阳山的趣谈南面水的北面能够充分的接受阳光照射,而山的山东山之水北面河水的南面光照较少,因此将山南水北称为阳,地名带阳山北水南称为阴,趣谈并用阳和阴来命名依山傍水的山东山之水城市。

例如位于洛河之北的地名带阳洛阳、位于衡山之南的趣谈衡阳。

山东山川河流众多,山东山之水一共有7个以山南水北为阳来命名的地名带阳城市,且都是趣谈县级。

济阳区

在古代,山东山之水有四条独流入海的地名带阳大河,分别是趣谈长江、黄河、山东山之水淮河、济水,被尊称为四渎,与五岳并列祭祀。



但黄河的泛滥改道,让济水不仅失去了入海口,还逐渐变得淤塞。

千里济水虽然消失不见,但留下了众多地名,如济南、济宁等。

济阳也是其中一个,在南宋设立济阳县时,以县境地处济水之北命名为济阳。

城阳区

崂山在古代称为不其山,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在城阳这里设置了不其县。

随着历史变迁,不其城慢慢荒废,而不其城的南边因为港口贸易的兴盛,发展出一个集镇。因为在不其城的南边,被称为城阳。



城阳镇工商兴盛、商贾云集,在清末就已经非常繁华了,90年代成为全国百强乡镇。

1994年,城阳镇升级为城阳区,青岛从从崂山区析出城阳、流亭、夏庄等8个镇,设立城阳区。

莱阳市

莱阳原名昌阳,五代十国时时,后唐李存勖为了避自己祖辈的讳,将昌阳改名为莱阳。

莱是小麦的本字,在黄帝的时代,活跃在山东的一个部族培育出了小麦,于是这个部族被称为莱夷,国家为莱国。因为是在齐国的东边,也称为东莱。

山东很多地名都以莱命名,有胶莱河、莱州、蓬莱等。

莱阳的莱,指的是莱山,现在叫旌旗山。



但莱阳人更爱说自己是“日月出东莱之阳”而得名。

海阳市

海阳的历史并不悠久,在清朝以前一直分属于宁海州(牟平县)和莱阳县。

明朝时为了防御倭患,在这里设置了卫所大嵩卫。清朝时,卫所被裁撤,变成了县。以县城地处黄海之北,起名海阳。



宁阳县

宁阳县在汉高祖时设立,因位于宁山之南,取名为宁阳。

汉朝时的宁阳,位置在今天的伏山镇。伏山镇境内主要是平原,山地很少。宁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,甚至现在已经没有山,变成伏山镇小学的校园了。



但在明朝时,宁山还有一个大气的名字,叫至京山。据说是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,在宁山旁的驿站休息闲聊时,发现宁山到南京和宁山到北京的距离居然是相等的,于是起了一个至京山的名字,号称“南京到北京,至京在当中”



阳信县

山东人在汉朝时就喜欢用倒装句了。山南水北命名的规则是山水在前,阴阳在后。但山东人喜欢反过来。

就像阳信,根据《武定府志》的记载,在汉高祖刘邦时设立,因城南十里有一条信河得名,但不叫信阳,要叫阳信。

信河,是钩盘河的别称,钩盘河是古黄河九道之一,现在叫沟盘河。



还有一种说法,阳信是韩信屯兵笃马河而得名。但笃马河(马颊河)离阳信较远,史书上也没有韩信到过阳新的记录。

阳谷县

在山东也有一座黄山,古代叫谷山,在谷山之南有一座小镇,按照山南水北为阳的规则,应该叫谷阳。

但山东人喜欢倒装句,取名为阳谷亭。亭是比乡更小的行政单位,刘邦就当过泗水亭长。

隋朝时,从东阿拆出来一个县,因与东阿以阳谷亭为界,故名阳谷县。

阳谷县名称来源是阳谷亭,阳谷亭名称来源是谷山之南,阳谷也是符合山南水北这个规则的。

小结

山东这7个名称带阳的县,3个山之南,3个水之北,还有一个是城之南。

山东人热爱倒装,阳新阳谷遵循了山南水北为阳的规则,却将阳字放到前面。

相关内容

随机阅读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